医疗救助和城乡住民大病包管(以下简称大病包管)是我国多条理医疗包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施展着包管难题群众基本医疗权益的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增强两项制度在工具规模、支付政策、经办服务、监视治理等方面的衔接,充分验展制度效能,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增强包管工具衔接
(一)做好资助难题群众加入基本医疗包管事情。周全落实资助难题群众参保政策,确保其纳入基本医疗包管和大病包管规模。凭证外地医疗救助资金筹集情形、基本医疗包管缴费标准以及小我私家肩负能力等明确资助额度,关于重点救助工具、建档立卡贫困生齿给予全额资助,对其他难题群众,可团结外地现实给予定额或全额资助。昔时年度内应实时完成资助下年度的参合参保事情,确保人费对应、实时参保。
(二)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具规模。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五部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周全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事情的意见》(国办发〔2015〕30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分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周全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事情实验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15〕65号),对经大病包管报销后仍有难题的重点救助工具、建档立卡贫困生齿、低收入工具(低收入家庭的晚年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等难题群众实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市、县民政部分要完善低收入工具和因病致贫家庭重病患者的认定步伐,依托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态核对机制,准确认定救助工具,实时落实救助政策。
二、增强支付政策衔接
(三)落实大病包管倾斜性支付政策。各地团结现实研究对重点救助工具、低收入工具的大病包管倾斜性支付政策和步伐,倾斜水平不得凌驾建档立卡贫困生齿大病包管政策。各地要凭证大病患者需求、筹资能力等现实,合理确定大病包管合规医疗用度规模。将对难题群众的倾斜照顾步伐纳入大病包管实验计划,与通过招投标等方法确定的承办机构签署条约,确保安排实验。
(四)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各地要合理调解医疗救助资金支出结构,稳步提高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支出占比。综合救助家庭经济状态、自尊医疗用度、外地医疗救助筹资情形等因素,建设健全分类分段的梯度救助模式,科学设定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对统一类救助工具,小我私家自尊用度数额越大,救助比例越高。起劲拓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用度报销规模,原则上经基本医疗包管、大病包管、种种增补包管等报销后小我私家肩负的合规医疗用度,均计入救助基数。合规医疗用度规模应参照大病包管的相关划定确定,并做好与基本医疗包管按病种付费刷新衔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难题群众合规医疗用度之外的自尊用度凭证一定比例给予救助,进一步提高峻病包管水平。
(五)实验县级行政区域内难题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对重点救助工具、建档立卡贫困生齿、低收入工具等难题群众,周全实验县级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刷新。依托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包管、大病包管、医疗救助的同步即时结算,难题群众出院时只需支付自尊医疗用度。除建档立卡贫困生齿外,其他难题群众也参照《安徽省农村贫困生齿分级诊疗步伐(试行)》(皖卫医〔2016〕25号)划定,实验分级转诊和异地就医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
三、增强经办服务衔接
(六)规范医疗用度结算程序。各地要凭证精准测算、无缝对接的事情原则和“包管在先、救助在后”的结算程序,准确审定结算基数,按划定结算相关用度,阻止重复报销、超用度报销等情形。关于年度内单次或多次就医,用度均未抵达大病包管起付线的,要在基本医疗包管报销后,按次实时结算医疗救助用度。关于单次就医经基本医疗包管报销后用度抵达大病包管起付线的,应即时启动大病包管报销,并按划定对经基本医疗包管、大病包管支付后的剩余合规用度给予医疗救助。关于年度内多次就医经基本医疗包管报销后用度累计抵达大病包管起付线的,要划分核算大病包管和医疗救助用度报销基数,其中大病包管应以基本医疗包管报销后凌驾大病包管起付线的用度作为报销基数;原则上,医疗救助以基本医疗包管、大病包管支付后的剩余多次累计小我私家自尊合规总用度作为救助基数,比照医疗救助起付线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额,分类分档核算救助额度,并扣减已按次支付的医疗救助用度。
(七)增强医疗包管信息共享。加速推进基本医疗包管、大病包管、医疗救助“一站式”用度结算信息平台建设,起劲实现资源协调、信息共享、结算同步。起劲提升“一站式”信息平台治理服务水平,为难题群众跨地区看病就医用度结算提供便当。民政、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包管、卫生计生等部分和大病包管承办机构要增强相互协作,签署信息共享协议,相互开放接口,实现系统无缝对接,准确核算大病包管和医疗救助用度报销基数,有用落实“包管在先、救助在后”的结算程序。探索通过政府购置服务等方法,支持具备开展“一站式”结算条件的大病包管承办机构加入医疗救助经办服务。
四、增强监视治理衔接
(八)强化服务运行羁系。各地各相关部分要做好医疗服务行为的质量监视和规范治理,防控不对理医疗行为和用度。人力资源和社会包管、卫生计生、民政、财务、包管羁系等部分要按期对基本医疗包管、大病包管、医疗救助经办(承办)机构的资金使用、治理服务等情形开展监视检查。包管羁系部分要做好商业包管承办机构从业资格审查。商业包管机构承办大病包管要实验单独核算,严酷资金治理,确保实时偿付、高效服务。
(九)做好绩效评价事情。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分建设健全医疗救助事情绩效评价机制,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开展情形纳入社会救助绩效评价系统,并将评价效果作为分派医疗救助津贴资金的主要依据。关于事情推进缓慢、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区举行重点督导,按划定予以转达品评。民政厅将会同相关部分接纳“两随机、一果真”、委托第三方等方法对各地事情开展情形实地核查。
各地要以提高制度可及性、精准性以及群众知足度作为起点和落脚点,抓紧制订外地区医疗救助与大病包管制度衔接的实验计划,进一步明确事情目的、主要使命、实验办法和包管步伐,确保制度稳健运行和可一连生长。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起劲稳妥回应公众关切,合理指导社会预期,起劲营造优异气氛。